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

查看: 9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蜀地宝藏(8)|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宋代蹴鞠是第一体育运动,足球从娃娃 ...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619

帖子

18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95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8-14 07: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钟雨恒 摄影 关天舜 剪辑 石章颖
2012 年的一天,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位自称民间收藏者的人说明来意:" 我这里有一个‘抱球小孩儿’,你们有兴趣吗?"
当博物馆的两位工作人员赶到这位收藏者的家里时,立即意识到,对方口中所指之物,绝非 " 抱球小孩儿 " 如此简单。


童子右手握住 " 气嘴子 ",左腿上放着置换的鞠胆。
这件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如今已是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 " 镇馆之宝 "。它坐地裸头,身着圆领宽袖罗衫,左脚着靴,右脚光脚,双手抱鞠。但令人奇怪的是,童子虎口上还卡拿着一长条型物件,左腿上也放置有一类似之物。
彩绘童子抱鞠俑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宋代蹴鞠文物,其身上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体育史的重要文物材料。
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疑问:童子为何一只脚光着?虎口和左腿上的长条形物件是什么?如此特殊的造型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宋彩绘童子抱鞠俑。
它的出现,解开了蹴鞠研究中的一个谜团
西汉人刘向说:" 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之时。"
也就是说,在 2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 " 踢足球 " 这项古老的运动。
《史记 · 苏秦列传》说:"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缶,斗鸡走狗,六情蹋鞠者。"《战国策 · 齐策》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自战国伊始,至清代,蹴鞠经历了从萌芽、鼎盛到衰落的不同阶段。经济发达的唐宋时期,称得上是蹴鞠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副馆长宋秀萍介绍,从战国到汉代,人们所踢之 " 鞠 ",是外以皮革制作,内以填充毛发一类轻柔物质做成的实心球。
但这一形制,在唐代发生了改变," 唐代,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充气球。"
充气球的发明,导致了蹴鞠技术和规则的革命。这种鞠外以多片熟皮缝制而成,以嘴或工具充气(打揎)后,以丝绳系住气孔,则可踢玩。
《全唐诗 · 答皮日休字诗》中写道:" 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这首诗反映出,至少在中晚唐时,熟皮制作的八瓣球已经普及。


到了宋代,鞠的制作更加成熟," 宋代鞠的外壳制作有六瓣、八瓣、十二瓣之分,使用最广泛的,看来是六瓣球和十二瓣球。"
宋秀萍回忆说,当初第一眼看到这件宋代彩绘抱鞠童子俑时,便注意到小孩手中抱的球是 " 有瓣儿 " 的," 这个特点让我意识到,这个球就是蹴鞠,而且是‘充气球’。"
较之以往的实心球,充气球的最大变化是球体轻,弹性好,可以踢得既高而远,也可以踢出很多技巧花样。
这直接促使汉代以来 "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 的六人双球门制蹴鞠,演变成为唐宋盛极一时的单球门比赛和 " 白打场户 " 比赛。
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有一细节引人关注:童子右手扶球,虎口上还卡拿着一长条型物件,童子的左腿上也放置有一类似物件,这到底是什么呢?
宋秀萍认为,这两个物件应是宋人所说的 " 香胞 ",也就是鞠的内胆。
原来,气球制作的关键,是在熟皮制作的外壳内嵌入动物(一般是猪或牛)膀胱制成内胆。但虽有能工巧匠精心制作,踢球时鞠胆在外力作用下也较易破损,须备用内胆及时更换。
尽管更换内胆是蹴鞠比赛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令人奇怪的是,以往文献与文物均未有鞠胆破损更换的记载或替换鞠胆的图像。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更换蹴鞠的 " 香胞 ",成为一个谜团,直到这件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的出现。
" 你看这个小孩儿,坐在地上,双手抱鞠,虎口处拿着一个楔形的东西,左腿上也有一个。我们推测,这应该是发生在一场激烈的蹴鞠比赛的间隙。这名队员发现球没气儿了,掉的鞋子还来不及穿好,便坐在地上,一手卡住气嘴子,腿上放着置换的内胆,头微微一侧,仍然紧张关注着场上的形势。这是我们在以往的文献和文物资料中所没有看见过的 "。
宋代时期,儿童蹴鞠有 " 德体 " 教化的功能
蹴鞠运动至宋代就十分普及了。在这一时期,竞赛体制、组织体系、活动体系、章程规则、运动伦理等都极为成熟完整,其社会影响与普及程度,也堪称该时期的第一体育运动。


《宋太祖蹴鞠图》。
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和近臣赵普等一起蹴鞠玩乐的情景。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篇中,有 " 蹴鞠渐知寒食近 " 的句子,从而可知," 寒食蹴鞠 " 是民间的一项春日活动。
当时,上至皇室贵胄,下到市井百姓,都以蹴鞠为乐。
更有意思的是,就目前发现的宋代时期关于儿童蹴鞠的文物,远较成年人丰富。
除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外,故宫博物院藏宋磁州窑蹴鞠瓷枕,以及河南博物院藏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等文物,皆表现了宋代儿童蹴鞠的情形。
在经济富足,城市繁华,市民文化兴盛的两宋时期,儿童蹴鞠缘何得以发展?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宋人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直接关系?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里,我们可以得知一部分缘由。
" 夫气球者,儒名蹴鞠,社曰齐云。乃昔世壮士习运之能,王朝英杰游戏之学。士夫所喜,子弟偏宜。能令血气调和,顿使身心软美。虽费衣而达食,最灭强而欺村。体虽肥胖,敬此而举履如飞,年乃隆高,频踢则身轻体健。" 这段话出自《蹴鞠谱》的《齐云理赋》。
意思是说,蹴鞠这项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身胖者可以借此练就轻盈的体态,年长者亦可保持健壮的体魄,士夫子弟皆宜。
又如《西江月》:" 健体安身可美,喜笑化食堪夸。更言一事实为佳,肥风瘦痨都罢。"
再如《须知》:" 古之齐云,义礼无忘于圣贤之所置也。原神人用于军垒操集武士……运动肢节,善使血脉调和,有轻身健体之功,胜华佗五脏之戏。"
从上可见,宋人认为,蹴鞠可使血脉畅通,有轻身健体的功效。放到今天来说,偶尔踢踢球,可以减肥塑形,保持身材。
可以推测,宋人爱好蹴鞠,以此为健身之道,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
少年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成长的阶段,从事蹴鞠活动,应该是受到父母鼓励的。
另一方面,宋人的孩子不仅要求 " 体美 ",更要 " 德美 "。在当时,能够进入到圆社(宋代的一种踢球团体)踢球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河南博物院藏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
《蹴鞠谱》记载了宋代圆社严格的社规和道德人品要求。
入社蹴鞠之人,必须有教养,尊礼法,守社规,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与道德。
如《十紧要》:" 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
《十禁戒》:" 戒多言,戒赌博,戒争斗,戒是非,戒傲慢,戒诡诈,戒猖狂,戒词讼,戒轻薄,戒酒色。"
这些表明,宋人蹴鞠并非是单纯的娱乐游戏,也将其视为一种人格和道德的修养手段。
宋人普遍将蹴鞠视为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在儿童成长的家庭和私塾教育中,不但不会加以排斥,反而会鼓励和支持儿童蹴鞠踢球。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便是这一理念的见证者。
2004 年,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最早的足球活动。
蹴鞠从战国时兴起,汉唐得到发展,宋以后开始衰落,绝迹于清代。经过 2000 多年的发展,对古人的娱乐、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而衰落消亡。
看到这件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时,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
宋代,在微风徐徐的春日午后,一群小孩儿结伴蹴鞠。他们身着圆领窄袖罗汉衫,下身着裤,双脚着靴。
因为比赛太过激烈,蹴鞠的内胆破了,一名队员持球来到一旁,准备换上新的 " 香胞 ",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靴子已经掉了一只。
这幕轻松愉悦的景象,经某位能人巧匠之手,永远地定格了下来。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 QQ:3386405712】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Powered by 0510 X3.2

© 2015-2018 鎯犲北璧勬簮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鍙嬫儏閾炬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