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

查看: 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边争相“卡位”长三角!下一个40年苏州新方位在哪?

[复制链接]

624

主题

624

帖子

18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8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10 12:5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作言 / 圆桌特约观察员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承,也有自身的气质与底色,特别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更需要打破格局、告别传统,展示出积极进取的姿态。
最近三件事对苏州的发展来说,影响至深。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11 月上海举行的首届进博会上明确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将是苏州下阶段的重要课题。
二是 2018 年 12 月 18 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党中央表彰 100 位改革先锋,其中苏州籍贯的有三位,除了科学家程开甲、王大珩,另一位就是 " 张家港精神 " 的塑造者——秦振华。


三是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将有利于增强整个区域的发展动力。
这三件事,一个是在 40 年的前后综合判断,两个是下一个 40 年的纵深瞻望,贯穿其中的是城市创新发展,说到底就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如何找到苏州下一个 40 年的定位和站位。
找到苏州下一个 40 年的定位和站位
不管是回顾还是展望,苏州均面临三大结构性难题:
——一是如何靠近上海这个起着长三角龙头带动作用的超大城市?
——二是自身在江苏、苏南经济结构中的定位和站位?
——三是在下一个 40 年过程中苏州发展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有多大?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围绕着上述 3 个问题,结合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和创新指数分析,我们感觉需要在 40 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对过去发展历程来一个精神自觉、精神觉醒、精神省察,重新探询和设置发展路径,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要紧紧抓住时代赋予苏州新的使命、新的机遇、新的舞台,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契机,牢牢把握重点,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成熟、新经济新业态活跃、国际经济合作创新成果多、创新创业营商环境良好等优势,不妨到中流击水,到闲庭漫步,敢打创新牌,在长三角率先打造上海龙头带动作用的 " 首溢之地 ",高水平做好全面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


在上海与周边城市,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等等在内的 15 个地级市中,来自苏州的往返上海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 80%。
重塑与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的近邻、紧邻、亲邻关系,充分认识到上海就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国之重器、战略枢纽,从国家战略新站位、经济空间布局、社会心理调适、社会治理创新共享等方面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格局、自觉对接上海辐射发展。
借力上海发展自身,于苏州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利,在进入深度改革发展过程中,苏州所处的位置又需要全方位认识。苏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34 个城市之一,既拥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上海 " 龙头起舞 " 产生的近距离辐射 " 梯度约束 " 和优质资源的零距离 " 虹吸效应 ",更真切感受到长三角其他城市直接的同质化竞争与空间挤压。需要好好梳理、盘点、再出发。
我们不妨把镜头拉远,对比一下 2016 年国家发展规划前后的内容,聚焦一下国家关于与苏州大致同等规模的城市定位和与上海的关系不同提法,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清苏州未来的方位和承载的使命。


这次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 " 一带一路 "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三角相关城市定位的演变和镜鉴
2016 年 6 月 3 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其全文中,国家把长三角城市定位为 " 一核五圈四带 ",其一核为上海,五大都市圈看图:其中把上海定位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苏州为 I 型大城市,处于同一规划水平的还有两个省会城市:杭州和合肥。作为一个非省会城市的苏州,毗邻上海、经济总量、人均 GDP、公共预算等方面居于前茅。与之对比的是无锡、宁波,被列为 II 型大城市,实现城区常住人口 100-300 万。而苏州则设计为 300-500 万人。这一政策利好需要紧紧把握、用足用好。
2018 年 12 月 19 日至 21 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上海周边城市发展,需要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16 年国家发展规划提出,尤其强调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周边城市的积极反应也值得学习借鉴。根据媒体报道,宁波提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将致力于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嘉兴提出,要全力打造全面接轨上海先行承载地、高质量外资先行集聚地、国际化品质城市新先行实践地,这些提法对苏州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周边城市与上海的关系演变打通合作之路,其实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这里面强调的融入长三角、促进长三角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有一个增强认识、凝练共识的过程,也有一个让渡利益、协调发展、抱团取暖的过程。依托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这个带是要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集聚最高端要素、汇聚最优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占国土面积不到 4%,但却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约 19.5 万亿元。这个数字和整个德国的 GDP 相当,超过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超过了英国。今后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经济圈之间的竞争。
长三角的连台好戏才刚刚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 合作协同 " 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2018 年 1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提到,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二是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块,并试点实行注册制;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 " 一带一路 "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既然是首溢效应也是收益、更是下一步发展的捷径,苏州在这方面自不必舍近求远。
君不见,江苏省盐城、常州、泰州、南通相继赴沪展开政、商、文等层面的合作洽谈活动,浙江嘉兴、宁波、杭州、湖州与上海的合作发展如火如荼开展,甚至连不接壤的安徽也千里跋涉、千里借力,这些举动都在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节奏、快车道。为此,苏州理应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上下功夫、求创新、见实效。


重塑与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的近邻、紧邻、亲邻关系,要全力打造毗邻上海的 " 首溢之地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布局,助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争当 " 首溢之地 ",苏州怎么干?
长三角率先打造上海龙头带动作用的 " 首溢之地 ",苏州要主动深度融入、自觉融合、推动整体发展。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技加资本的融合发展,既有历史因素,但更有创新因素。苏州要放低身段,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目标及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这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战略支点,在上海龙头引领下,建设创新引擎、门户枢纽、通道枢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内整合提高与新旧动能转换、切换、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苏州的贡献。
长三角率先打造上海龙头带动作用的 " 首溢之地 ",苏州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拓宽经济心理空间、政治心理空间、文化心理空间、社会心理空间、国际交流空间。


去年 11 月 23 日 -27 日,苏州国际设计周金秋经贸招商系列活动上,主宾城市威尼斯主题研讨会、" 传奇威尼斯 " 展等板块,将威尼斯与苏州再次紧紧联系在一起。
要对接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优势,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苏州的交通枢纽意识,建强通道、做大通道,创新优化交通建设、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建设 " 内联外通、系统为本、动静结合、管理为重 " 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
要体现现代会展功能,发挥国家会展中心的溢出效应,将苏州毗邻地区打造成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承载区、延伸区、拓展区,进而成为长三角地区会展功能集聚区和活动示范区;




《上海日报》八个版的全英文 " 苏州特刊 ",走进进博会新闻中心,广受关注。
要加强政策研究,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全产业链的管理组织链条。真正呈现出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商务创新发展、历史传统创造性发展、天人合一的生态一体化发展等四个特色。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要要求,也是苏州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需要。目前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与此同时,苏州要协同开发发展国际化高能级特色功能平台,紧紧抓住首届进博会乃至今后每届博览会的溢出契机,收到出现象、出功能、出效益等三大效果;要协同培育做优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地区级新经济集群,实现 " 以物为本 " 转向 " 以人为本 ",注重 " 招商引资 " 向 " 招才引智 " 转变,打赢新一轮人才争夺战;要沟通构筑以统一市场规制为基础的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


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文化根基。苏州应发挥机制灵活、经济成熟的优势,研判支撑国家战略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撑,主动支持长三角市场规制一体化的协商、制定、完善和升级换代。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Powered by 0510 X3.2

© 2015-2018 鎯犲北璧勬簮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鍙嬫儏閾炬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