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

标题: 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怎能在援助防疫物资时引经据典 [打印本页]

作者: 好事说三遍    时间: 2020-3-11 11:26
标题: 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怎能在援助防疫物资时引经据典
◆◆面对中华大地肆虐的冠状病毒疫情,世界很多国家对中国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些国家中,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可谓是最为积极和及时的一个。甚至连日本首相官邸幕僚也们出资捐款了。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和公明党干事长齐藤铁夫也表示,日方愿举全国之力,不遗余力地向中方提供一切帮助,与中方共同抗击疫情。
[attach]15187[/attach]的确,在疫情还没有稳定之时,日本确实让我们在情感上有些措手不及!我们崇尚礼尚往来,这次日本的大礼我们记下了。然而,更让我们惊喜、惊讶和惊奇的是,在日本的援助物资让写着一句句体现友谊和同舟共济之意的中国古典诗词佳句,这些诗词现在大红于网络。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attach]15188[/attach]这些诗句的优雅和优美,以及传情达意之功能强大无不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文学造诣至深。此外,印刷在捐物箱上的诗词不但让国人欣慰 ,也体现了日本人的精心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古典诗词深受日本喜爱,其意境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attach]15189[/attach]追根溯源,这些精美诗句都来自我们的古代先贤和文学经典。比如: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这几句诗词出自汉代苏武的《诗四首·别兄弟》之一的开头两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全文如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日本之所以能够引经据典完全得益于中国灿烂文化对日本文学的滋养。本月12日,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团用中文演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武汉加油。组团主持人在演出后,慷慨激昂地说道,数千年来,中国教给日本无数宝贵经验与智慧。人类最痛苦的时刻恰恰是最珍贵的瞬间,因为此时人类会唤起最无穷的力量。
[attach]15190[/attach]松山芭蕾舞团演职人员▲
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恩怨情仇千百年。中华文化的确是哺育和推动古今日本文化发展的源泉。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古代中国的《礼记》传入日本,不断发展成就了所谓的“大和文明”。
[attach]15191[/attach]远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文字就传到了日本,到了唐代日本还专门派学者来中国学习,不仅学习文字,还学习中国的官制,中国的选举制度等等。在唐诗最繁盛的朝代,诗词必然也会流向日本。日本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8世纪,遣唐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时至今天,日文中依然有25%是由中国汉字构成的。
[attach]15192[/attach]▲吉备真备
如果你有机会去日本旅游的话,你会发现,日本政府机构、著名景点的匾额题字都是用汉语书写的。就连日本的国名也不例外,日本原本没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自称其为“八大洲”或“八大岛”等。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并把太阳作为自己的图腾。
[attach]15193[/attach]日本这次能够在防疫物资上引经据典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旁征博引。日本人非常喜爱中国的四书五经和唐诗作品。日本人称呼中国的诗词为汉诗,他们学习汉诗,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学法,能够基本做到既明白其中意思,又能品位其中韵味。不仅如此,日本古时,还涌现了一批能吟诗作赋的诗人。
[attach]15194[/attach]阿倍仲麻吕影视剧照▲
比如,大家熟知的阿倍仲麻吕,他19岁入唐留学,改名晁衡,毕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73岁殁于中国。他精通汉学,尤其擅长诗文,与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交往甚密。753年,阿倍仲麻吕回国,讹传他在途中遇难。李白闻之,悲痛不已,作诗哭悼: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当然仲麻吕也会赋诗,有一次,他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
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attach]15195[/attach]西乡隆盛影视剧照▲
日本明治维新志士西乡隆盛也是比较出名的诗人,其代表作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作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话有千千万,一时数不完。我们知道了那段中日友好的历史,对这次日本引经据典送防疫物资也就见怪不怪了。发端于中国文化的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涌现了一批爱好汉诗的日本诗人。如今,日本国内还有许许多多的汉诗协会和同人团体。
[attach]15196[/attach]
作者: q2218801245    时间: 2020-3-11 12:26
在华夏文化传承方面,的确比我们做的更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欢迎光临 无锡网,无锡新闻,无锡房产.无锡汽车,无锡论坛,0510,无锡门户 (http://www.0510.j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